手機:15662672636
電話:15662672636
郵箱:didihay@qq.com
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
發布時間:2025-01-29 點此:6658次
財經頭條
微信公眾號:caijingdiyixian
財經最新資訊!重磅新聞跟蹤報道,為您全方位提供財經資訊及全球金融市場行情,覆蓋股票、基金、期貨、股指期貨、外匯、債券、保險、銀行、黃金、理財等財經綜合信息。
來源:綜合每日經濟新聞、經濟觀察報
從一些地方出現的離婚買房亂象,到上市公司欲賣學區房保殼……房地產市場似乎再一次進入了狂熱模式。今天又一則來自深圳的房產消息驚爆了人們的眼球,深圳竟然有開發商推出了僅僅6平方米的戶型,售價則是一口價88萬。
“中國空前!深圳絕版!6平方米精裝極小戶型駕到!”這是深圳版鴿子籠戶型的項目方今天打出的公開廣告。
(辦公區域 圖片來自:樓兔子)
這一神奇項目,位于深圳南山區華僑城沙河東路與新中路交匯處,樓盤的地理位置還算不錯,距離地鐵1號線白石洲站不遠,周邊樓盤都是豪宅。
6平方米的房子長啥樣?
其實7月末的時候,該項目6平方米戶型被曝光后立即成為深圳房產界的“網紅”,人們感慨大深圳也要有鴿子籠了!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到現場調查,項目方說該戶型準備內部消化,不對外公開銷售。
(廚房、衛生間等 圖片來源:樓兔子)
然而,這次該戶型卻要公開上市了。
今天(24日),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購房者身份再次來到項目售樓處。
在售樓處,銷售員展示了整個項目的房產證面積統計表。根據上面的信息登記,該樓盤從6樓到15樓,幾乎每一層樓都有一套面積大約為6.61平米的極小戶型,一共有9套,面積從5.73平米到7.48平米不等。
隨后,售樓員帶領記者來到樣板間參觀,狹小的空間中擠滿了看房的人,有購房者就表示不一定買,就是看看6平方米房子長啥樣。
(折疊床 圖片來源:公眾號臺州液壓貨梯出廠價格多少錢我的青島)
從現場來看,整個小區一共有169套精裝公寓。引起全城關注的那6平方米極小戶型分布在樓層端頭位置,全部朝東南方向,每套戶型都有兩至三個窗戶。
這9套極小戶型全都是平層,并不是傳說中的復式樓。記者現場觀察,約6平方米的房子雖小,但能滿足基本的居住需求。為了拓展空間,樣板間設計了收納式家具和可折疊床。折疊床可用遙控控制,打開過程大約需用時一分鐘。
另外開發商贈送了一些面積,實際使用面積大概有12平方米。功能空間齊備,廚房、臥室、衛生間等一應俱全,只是戶型不方正,居住起來可能不會太舒適。
銷售人員表示,6平方米左右戶型僅推出4套(其余的內部消化),上午已經被搶購3套,現在僅剩1套了。“你要趕緊下手,晚了就搶不到了!”工作人員反復催促道,至于價格方面,一口價88萬,“這已經是特價房了,買了之后租出去,每個月租金隨便4000左右。”
銷售人員隨后提醒到,雖然是極小戶型,但是是住宅產權,只能貸款30萬,首付在50萬左右。
根據2012年8月正式生效的新版《住宅設計規范》規定:由兼起居的臥室、廚房和衛生間等組成的最小套型住宅,使用面積不應小于22平方米。
因此,記者對6平方米戶型能辦下產權證表示質疑,這位銷售員直接表示“我們能買,老板肯定辦下產權證的,等會給你看產權證。”
這位銷售員進一步解釋說,如今的政策確實是一套房小于20平米的話,產權登記中心有權拒絕發證。但這9套房,每一套都有紅本房產證。
“這種極小戶型屬于歷史遺留問題,當年各項規章制度還不完善,辦了證就得認。現在是不可能了。”這位銷售員說,這9套房也算是絕版的歷史印證吧。
在回到售樓處找房產證時得知,僅剩的一套房源也被刷卡買走,售樓員遺憾地表示記者沒機會了,可以考慮35平方米的小戶型,并發給記者35平方米的房產證紅本,表示6平方米的證件除了面積不同,其他一模一樣。
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自媒體上找到一份6平方米戶型的房產樣本。房產證登記信息顯示:這套房子實際產權面積是6.68平米,1998年的土地使用權證,70年產權,屬于標準的限購限貸住宅類產品。
記者隨后致電深圳規土委咨詢相關情況,但或許是周末的原因,電話一直無人接聽。
(圖片來源:廣州日報)
每經記者實地探訪深圳6平米售價88萬元的“精裝極小戶”:
房價飆漲后小戶型試水
一提起“鴿子籠”住宅,大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香港的一些袖珍戶型,它代表了一種在寸土寸金和高房價的普遍境遇下,普通人不得不選擇的一種居住和生活方式。
如今房價猛漲的深圳,更多生活在深圳的人恐怕不得不面臨這樣的現實。
據外媒CNBC報道,美國經濟咨詢公司Longview Economics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,深圳已成為全球房價第二貴的城市,僅次于加州圣何塞。分析顯示,深圳典型住宅的價格已達到80萬美元左右。
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數據也顯示,上周深圳新房成交均價達到60610萬/平方米,8月份豪宅整體均價創新高至96765元/平方米。
與房價再創新高相反的是,深圳規土委新近公布的2016年計劃供應宅地125公頃,較去年減少26.5%,其中城市更新用地77公頃,占比62%。
來自鏈家地產的統計數據顯示:今年第二季度深圳二手房一共成交20275套,其中單套總價400萬元以上的成交量繼續增加,而單套總價300萬元以下戶型則繼續減少。對應的是,單價5萬元以上的單位占比最高,占比43.5%。而單價2.5萬元以下的單位幾乎絕跡了。
數據透露出一個趨勢:深圳人想買房,高單價下低總價的“上車盤”已經越來越小了。因此,功能齊全、人性化的小戶型被稱為樓市中的一股清流。
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松曾經表達過一個觀點:深圳樓市均價全面超越10萬+,甚至是趕超香港的前提條件是深圳樓市戶型全面縮小。
目前,深圳新房市場上出現的小戶型,大多在30平方米以上,但在其他城市,早已有房企試水超小戶型,在廣州,萬科推出18~33平方米小戶型公寓臺州液壓貨梯出廠價格多少錢;在昆山,綠地也有18平方米的極小公寓入市。
在高房價與住宅土地資源幾近枯竭的情境下,“小戶型”怕是無法阻擋的趨勢。縱使6平方米的商品房,依然有其不可小覷的功能性價值,甚至還有附加其上“夢想”與“尊嚴”的衍生價值。
延伸閱讀:
實業家發飆高房價:努力十幾年 不如買幢樓
土地價格相當高,對民營企業有很大的壓力
“我們努力了十幾年,還不如人家一幢樓賺得多,這肯定會弄得我們的心態不平衡。”對于房價的高企,來自浙江臺州的應洪波唏噓不已。
作為綠佳車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,應洪波在近日一場制造業公司聚集的論壇上,與其他數位同處制造行業的企業家一道,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的迅猛飆升狠狠的吐槽了一把。
在這場持續一天的論壇中,經濟觀察報記者一共采訪了6位制造業公司負責人,他們的企業分別來自江蘇、浙江、廣東,有的生產電動車,有的制造管子,還有的是熱水器與燃具上市公司。值得回味的是,雖然所處行業不同,但這6位企業家都向記者表達了同一種無奈:過高的房價,給制造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。
“壓力山大”
在江蘇企業家鄭澤山與記者的交談中,不少人上前傾聽。鄭澤山的結論格外簡潔鮮明:“如果房地產高,實體就難做臺州液壓貨梯出廠價格多少錢;如果房地產便宜,實體就好做。”
鄭澤山是江蘇潤山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,從事針織機械的制造,屬于典型的制造企業,公司位于江蘇省常熟市。
“實體經濟是中國的立國之本,中國離不開實體經濟。如果房地產價格太高,會造成實體(企業)沒辦法生存下去,”鄭澤山說,“一旦房地產價格太高,工人會承受不了這個房價,成本又都會間接地落在實體經濟上。”
鄭澤山或許擔心自己解釋得不夠清楚,又具體說道:“本來房子不應該值這么多錢,它膨脹以后,大家成了房奴,一輩子都為房子作貢獻。可能一個工人打工一輩子都買不起一套房子,所以這就無形之中給企業增加了壓力,因為他(工人)會要求加工資來應對高漲的房價。”
持有同樣觀點的,還有浙江日康嬰兒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利民,他與應洪波都來自浙江臺州。“土地價格相當高,對我們民營企業有很大的壓力。”洪利民告訴記者,臺州土地價格的上漲,導致勞動力成本也水漲船高。土地價格上漲了,房價也隨之上漲,房價上漲后,房租也隨之升高,并且物價也受到影響,在洪利民口中,這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的連鎖反應。
“有時候其他地方的人來我們臺州,都說我們那的小區(房價)太貴了。”洪利民語速不快,信息簡練清晰。
江蘇高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貴夫的觀點與鄭澤山、洪利民異曲同工,他的企業位于江蘇省南京市,公司的陶瓷產品曾被APEC會議選中。“人在一生中的置業、租房的成本,在整體收入中所占比例是相當大的,因此,如果房價上升的速度過快,必然會拉高整體的生活成本,生活壓力自然會很大。”王貴夫告訴記者,如果企業的工資不能適應上漲的速度,可能會引起員工情緒的不穩定,甚至工作變動的可能性都會增加。
王貴夫還補充道,現在這一輪房地產的漲價,主要還是在一二線城市,客觀上可能會推動產業向三四線城市的轉移,不過這種轉移可能對中國發展也是有利的。
但在洪利民看來,這樣的轉移是有條件的。洪利民認為,有的企業可以轉移,但有的企業不可以,這些企業對交通物流、零部件配套設施等條件有一定要求。
心理不平衡
同樣來自浙江臺州的應洪波,是與記者交談的企業家中,相貌顯得最為年輕,并且語速最快、信息量最大的一位。
這位從事電動車制造的企業家,在河南、天津、臺州都有工廠,公司總體占地面積三萬平方米。一開口,應洪波便似乎說出了納悶已久的心里話:“我做企業十幾年,說得不好聽,中國經濟發展當中很多所謂創富的機會,其實是對實體企業,或者說制造業,是有打擊的,特別是對我們心靈上有打擊。”
應洪波覺得,自己做實業老老實實養活幾千號工人,創造就業,生產產品,為社會做貢獻,然而努力了十幾年,卻不如人家一幢樓賺得多。“你說這弄得我們心態會不會產生變化?這肯定會弄得我們的心態不平衡。”應洪波自問自答道。
除了對于利潤獲得難易程度的無奈,應洪波還覺得實業企業家并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。應洪波說,“中國制造業目前這么艱難,社會中也出現了很多新生事物,比如資本投資的高回報率,這些新事物一夜之間就比得上我們十年二十年的沉淀,社會對于這些新事物的注意力顯然要比給予我們的多得多,這讓我感覺很不舒服。”
應洪波認為,中國的樓市再興旺,也不可能賣到美國、歐洲,從全球的競爭角度看,房地產對國家的競爭力沒有貢獻。“國家的競爭力不在房地產,必須在實業。但是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了,實業企業家還沒有真正地被社會認同,不被認可。”應洪波強調道。
類似的觀點,在“臺州老鄉”洪利民的口中也出現過:“我們中國房價高企,搞得我們信心都沒有了,現在每個行業都做房地產,稍微有點名氣的企業,都加入房地產這個行業,因為房地產這個行業的錢似乎太好掙了。”
高房價下的浮躁
企業以盈利為目的,而過低的回報,顯然是造成實業企業家們心里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沈雪峰的慈溪市瑞峰管業有限公司,位于浙江省慈溪市,生產的煤氣管銷往印尼、越南等多個國家和地區。他告訴記者,對手里有點錢的實業企業家來說,房子越貴,企業家就會浮躁,就想去拼命短時間馬上獲得回報。
應洪波甚至直言:“做實業的,都是把房地產恨透了。”應洪波說,雖然投資房地產與否跟企業的定位有關,但畢竟房地產的誘惑太大,與實業的回報率太不平衡。
王貴夫覺得,房價快速上升以后,無疑會對機構和個人的投資方向都會產生影響——機構投資會介入到房地產行業中,而個人投資則會通過持有房產、轉讓的方式獲得利益。“除非房地產是有持續的市場基礎,如果不是建立在這樣的前提之下,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還是會有市場調節,它的風險性也會呈現出來。”王貴夫表達了這樣的觀點,長遠來看,房地產的泡沫是會碎的。
而作為調控社會資金流向的重要機構——銀行,客觀上或許也給實業企業帶來了困難。因此大量的資金流向了高回報的房地產,而分配給實業企業的資金便在客觀上減少。
王貴夫顯然認可這樣的觀點,他向記者表示,銀行也是一個企業,以追求利潤為目的,然而金融蛋糕就這么大,那么在總比重中,如果某一個行業的獲利更高,銀行肯定做一些傾斜。“盡管國家也在控制,但是行政手段跟經濟利益市場行為發生沖突的時候,我認為市場的勝算會更大。”王貴夫說道。
鄭澤山的表達更為具體,認為現在很多企業都面臨著來自銀行的壓力。鄭澤山舉例說,“我現在拼命地制造,然后質押給銀行,然后從銀行里面拿出一部分錢出來再投資,但現在這個成本就高了,因為產品利潤也不是很好,然而銀行年利率最低要6%,企業哪里能受得了?”“所以你要先賺錢給銀行,然后賺給工人,最后才能賺給自己。但現在產品哪有這種利潤。大部份企業都面臨這個問題。”鄭澤山告訴記者。
而廣東萬家樂燃氣具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徐其魁認為,現在老百姓手里錢沒地方去,房地產承載了一部分投資的功能,所以價格總是不會下滑。
不過徐其魁坦言,自己的企業主要是制造熱水器和燃具,房地產的發展,對其企業來說反而是件好事,因為更多的新房便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熱水去和燃具。
杭州G20峰會過后,杭州房價再次上漲,沈雪峰的親屬也曾勸說其在杭州買房。但沈雪峰覺得,投資房產沒有必要,還是要靜下心來,把錢投入到生產和主營業務中。“房子是短期(投資),瘋狂的東西都不是好東西。”在幾位交談對象中,沈雪峰是唯一一位多次強調實業企業一定不能浮躁,要靜得下心才能夠有“工匠精神”的企業家。
不過,沈雪峰同時也承認,土地成本的升高,對其企業建設廠房和擴大生產,也帶來了壓力。
希望
那么作為企業家,對房地產的理想愿景是什么樣的?面對這一問題的回答,許多企業家的答案離不開一個關鍵詞:政府。
應洪波向記者描繪了他理想中的場景:對地方政府而言,如果房地產占財政收入很大一部分,這就有些扭曲了;對國家來講,人民的安居樂業才是根本,如果老百姓連房都沒得住,那么對社會本身就存在不安全隱患。
“所以國家應該服務于民生,讓房地產行業能夠更健康和可持續地成長,而不是爆發性地推動產業成長,到處蓋樓,弄得老百姓二三十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一套房。”應洪波說道。
而王貴夫與鄭澤山的觀點則不約而同地一致。這兩位來自江蘇的企業家認為,賣地就是賣資源,這是一種短期性的收入,因為資源總會枯竭,而實業給政府貢獻的稅收則是長期性的,取之不竭,并且同時還能吸納當地的勞動力。“甚至制造業還能提高一個地方的知名度。”王貴夫認為,因此政府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,而不是僅僅追求短期效益。
相比之下,沈雪峰的愿景則更加簡單,卻又務實:希望房價不要太高,土地不要太貴,至少優秀的人才要能買得起房,而不是離譜到比如10萬元一個平方這樣。
洪利民也有類似的觀點,他告訴記者,一個老百姓,幾年都掙不來一套房子,甚至一輩子都掙不來一套房,老百姓心里怎么想?“往大了說,這個社會會穩定嗎?”洪利民雙手一攤,說道。
來源:綜合每日經濟新聞、經濟觀察報
相關推薦